脑积水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60年前就被否定的欧美坑娃理论,害惨了多
TUhjnbcbe - 2023/2/20 18:43:00
北京哪里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前几日,有一则新闻刷爆了朋友圈和妈妈群。汕头一位新手妈妈为训练孩子独立睡眠,付费加入了一个婴儿睡眠训练引导群,无条件信赖群里的老师,在宝宝竭力哭喊的情况下无动于衷,活活看着宝宝被闷死。

这个睡眠训练法的前身就是前几年还风靡一时的“哭声免疫法”,做过父母的应该都听说过。

这套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随着延迟的时间越来越久,最终孩子就会不哭不闹。用这个方法可以训练孩子独立睡觉,轻松育儿。

网上也疯传过类似的美国妈妈育儿绝招,看似很有道理。

但是实际上,这套理论早在60年前就被推翻,被大量美国人诟病和摒弃。使用这套方法的孩子被证明长大后轻则自卑内向,重则精神障碍、人格分裂。

因为华生的这套理论漠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进行冷酷训练,导致他们心理出现极大的扭曲和异常,最终被毁掉一生。

看看那些被哭声免疫法*害的孩子:

1.一个从重度创伤童年走出,但不断自省并且带出健康快乐孩子的心理医生,她的姐姐则走向另一端,使用哭声免疫法带孩子,坚信婴儿是在用哭泣威胁自己,定点喂饱奶后,任凭婴儿在哭泣中入睡。等到了上小学的年级,孩子被确诊儿童精神分裂。2.我哥在加拿大,邻居是俩高知,信奉哭声免疫法带孩子,出生后让孩子单独睡房间,哭得死去活来也不去管。孩子6岁还不说话,现在孩子10岁被诊断为自闭症。”3.一名爱护子女、坚持喂哺母乳的好妈妈,疑为尽快教懂3个月大儿子“一觉睡到天亮”,昨天凌晨纵使听到爱儿哭喊亦忍心不予理会,岂料随后男婴俯趴在床窒息死亡。

01哭声免疫法的真相

这个理论最初来源于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约翰华生。他提出的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通过环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用人所处的外界环境来控制一个人的行为。

他把这种理论运用到儿童教养上,倡导一种行为矫正式的儿童养育体系。

他提出“孩子对爱的需求,源自于他对食物的需求,满足了他对食物的需求,就满足了他对爱的需求,所以母亲只需要给宝宝提供足够食物就可以了。为避免养成依赖父母的恶习,要超脱情感因素,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训练、塑造和矫正。甚至还讲过一句育儿法则——父母永远不要拥抱和亲吻儿童,永远不要让他们坐在你的膝盖上。

于是有了著名的这段话: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定的特殊环境中养育他们,那么我愿意担保,可以随便选择其中一个婴儿,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小偷,而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倾向、能力、天资和他祖先的种族。”

为了验证这个观点,当时还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教的华生开展了一项臭名昭著的实验——小艾伯特实验,这项实验严重违背道德,备受争议。

当时,9个月大的小艾伯特被选中,经过各类情感测试,证明孩子对白鼠、兔子、狗、猴子、有头发和无头发的面具、棉絮、焚烧的报纸等不感到恐惧。孩子11个月大时开始接受实验,每当小艾伯特触摸白鼠时,华生就用铁锤敲击悬挂的铁棒,制造出响亮的声音。小艾伯特听到巨大声响后就大哭起来,并表现出恐惧。经过几次这样反复地刺激配对,当白鼠再次出现在艾伯特面前时,他表现出痛苦,并转身背向白鼠,试图离开。在小艾伯特1岁21天时,华生进行了一系列测验,在小艾伯特面前呈现毛茸茸的狗、海豹皮大衣,甚至白色棉花胡须的圣诞老人面具,在每一种情况下,小阿尔伯特都表现出一种很强的恐惧反应。

最终实验证明了人的行为可以通过机械训练、条件反射被训练出来。

随后华生在其代表作《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学关怀》中阐述了儿童行为矫正式的养育理论,瞬间风靡美国,众多美国家庭开始信奉并实践这一理论,这套理论足足影响了一代美国儿童,也包括他自己的孩子。

后来,倡导并践行“行为主义育儿法”的华生家族结果如何呢?

华生有四个孩子,跟他一起生活的两个儿子都带着心理创伤长大,都被严重的抑郁症困扰,大儿子曾多次自杀,最终在三十多岁时自杀身亡。

另一个儿子叫詹姆斯,活下来了,但长期接受精神分析治疗。

他的儿子们对华生的描述是:“他没有同情心,情绪上无法沟通。他不自觉地剥夺了我和我兄弟的任何一种感情基础。”

他前妻的二个孩子也一直生活不好,女儿多次自杀,儿子一直流浪,靠华生的施舍才能生活。

华生的外孙女回忆,她的妈妈沉默易怒,秘密酗酒,并曾多次试图自杀。她自己也是酒精成瘾者,并多次考虑自杀。

而当初被实验的小艾伯特在6岁时,就因为脑积水去世了,行为主义育儿法的积极效果无处考究。

02哈洛的恒河猴母爱剥夺实验

训练出不哭不闹的孩子,实际上满足的是成年人的需求,所以受到大量美国家庭的欢迎。

华生之后,从20世纪30年代直至50年代,相继有一些著名的儿科专家,比如本杰明·斯帕克,建议父母应该根据时间喂奶。

另一个知名哺育专家约翰·沃森写道:“不要溺爱宝宝,不要在睡觉前亲吻他们,正确的做法是,弯下腰握握他们的手,然后关灯离开。”

这些无视孩子情感需求的理论被无数美国家庭信奉并实践,直至40年后,哈洛的恒河猴母爱剥夺实验彻底推翻了华生的理论,引发了无数美国家庭的反思,拯救了无数的孩子。

哈洛,美国比较心理学家,也称猴子先生,他用猴子做的“母爱剥夺实验”,被称改变了全人类。

第一次实验:产妇剥离实验

哈洛将刚出生的小猴放在单独隔离的笼中养育,发现离开妈妈的小猴目光呆滞,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和同类相处。但却对铺在笼中的毛巾产生了强烈的依恋,喜欢抱着毛巾,或者用毛巾裹住自己。

第二次实验:代母养育实验

哈洛用两个假猴子妈妈代替真猴子妈妈陪伴猴宝宝。

这两个代母猴分别是用铁丝和绒布做成,“铁丝母猴”胸前安置了一个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奶头。

按哈洛的说法:一个是柔软、温暖的母亲,一个是有着无限耐心、可以24小时提供奶水的母亲。

很快,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猴宝宝把对铁猴妈妈的依恋转向绒布母猴。

由于绒布母猴不能提供奶水,所以猴宝宝只在饥饿的时候,才到铁丝母猴那里喝几口奶水,然后又跑回来紧紧抱住绒布母猴。

同时哈洛观察到:那些由“绒布母猴”抚养大的猴子不能和其他猴子一起玩耍,性格极其孤僻,甚至性成熟后不能进行交配。

第三次实验:摇摆的绒布母猴

哈洛为婴猴制作了一个可以摇摆的“绒布母猴”,并保证它每天都会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和真正的猴子在一起玩耍。改进后的实验表明,这样长大的猴子基本上正常了。

这些实验揭示了早期亲子关系远远不是“有奶便是娘”那么简单,婴儿对母亲的依恋更多的来源于母亲的拥抱、爱抚和陪伴。

这是一个意义极其重大的发现。哈洛认为,爱与情感可能是与饥饿、干渴一样强烈的基本需要,亦或比它们更强烈。

哈洛认为这些实验证明了爱存在三个变量:触摸、运动、玩耍。如果你能提供这三个变量,那就能满足一个灵长类动物的全部需要。”

哈洛的发现轰动了美国,华生成为当时美国妈妈们最恨的人。

哈洛的恒河猴母爱剥夺理论也对当代的育儿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亲密育儿法,出生时就将新生婴儿放在母亲的肚子上,婴儿时期注重抚触、微笑的依恋保障等,使孩子既得到生理上的满足,又体验到愉快的情感。

03

华生在晚年时也曾后悔自己的研究不够彻底,坑害了无数孩子。

可是几十年后,这些被摒弃的错误理论却被包装成“训练独立、坚强儿童”等的新说辞,坑害中国宝宝。

为了让孩子睡整觉,忽视孩子任何的情感需求,到底是在训练独立的孩子,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懒惰?

冷漠地训练孩子得到的只能是一个对世界绝望的孩子。

发展心理学认为,宝宝在早期形成的亲密关系会稳定地延续下去,并影响他之后与人交往的能力。当宝宝与妈妈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时,他会认为人与人是能够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当孩子长大后,他同样会与其他人建立这种良好健康的关系,会用父母对待他的方式来对待其他人,会显示出更友好的合作,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因此,婴儿时期的任何需求,父母都应该积极回应。有安全感的孩子,才能逐渐形成坚强、自信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如今的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的育儿理论和观念,各种花式忽悠,家长没有辨别能力,盲目跟风,相信各类神奇育儿法,而不自己求证,不仅仅是交智商税,还会赔掉孩子的一生!

孩子不是机器,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特质,即便是一种正确科学的育儿方法也不见得对所有的孩子都适用。

做父母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轻松育儿本来就是一个悖论。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花了无数心血、精力、时间陪伴他们的父母。

共勉!

本文是原创文,欢迎转载,图片是网络下载,如有侵权请告知!

1
查看完整版本: 60年前就被否定的欧美坑娃理论,害惨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