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0
浙视频
浙江日报全媒体视频影像部整合报道编辑栾兰
临近寒假,西安南郊的一所高校略显冷清。教学楼5楼的琴房,传来一阵二胡声,空荡荡的房间里,张凯奕操作手中的二胡,反复练习。从上午9时到晚上9时,他的一天基本都在这里度过,他也因此被老师称为“琴魔”。“不疯魔不成活。”他笑称,20年的圆梦路,靠的正是这种疯魔的劲头和热情。
张凯奕一出生就被诊断为脑瘫、外部性脑积水和先天性视力障碍。“浑身软得像根面条。”母亲何蓉说,一直到儿子两岁时,“左右不分,没有光感,怎么喊都没反应。”连医生都在劝何蓉放弃,但她不甘心,“母子连心,我能感觉到,儿子想活下去。”儿子3岁时,何蓉和丈夫离婚。“我每月工资元,孩子每周的治疗费元,连坐公交车的钱都没有。”窘迫的经济状况压在何蓉身上,她先后换过5份工作,用微薄的收入,让孩子接受治疗。求医治病的经历,让何蓉发现了儿子在音乐方面的天赋,“每每听到歌声,小家伙都格外兴奋。”此后,音乐成为张凯奕脑瘫康复治疗的辅助力量。6岁时,他开始学吉他,后来又学声乐、学钢琴、学二胡,脑瘫症状也逐渐得到缓解。
儿子上大学后,何蓉也应聘到儿子的学校,成为一名楼管阿姨。“总算是有个喘气的机会了。”何蓉说,20年来即便是守着最微弱的希望,但她仍然相信,只要心怀光明,便可守得云开见月明。
(素材来源于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