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婴幼儿或老年人多发。指的是脑脊液的产生与吸收平衡被打破,造成脑脊液的蓄积,引起脑室扩大,压迫大脑皮质,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脑脊液的循环
脑脊液自脑室脉络丛产生,正常成年人每天约产生ml脑脊液,侧脑室的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室间孔流至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中脑导水管进入第四脑室,汇合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腔,再至大脑背面的蛛网膜下腔,最后经由蛛网膜颗粒吸收,进入大脑静脉系统,主要是上矢状窦。正常情况下,脑脊液的产生与吸收达到一个动态平衡,使脑脊液维持在一个大致恒定的量。病理情况下,脑脊液循环受阻、脑脊液产生过多、脑脊液吸收障碍等原因造成脑脊液产生量大于吸收量,从而发生脑积水。
诊断
1.临床症状
高颅压性脑积水:
急性脑积水与高颅压的临床表现一致,即高颅压三联征: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慢性脑积水可表现为慢性颅压增高的特征,主要是逐渐增多的脑脊液压迫周围大脑皮质引起的,可出现双颞侧或者全颅的疼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智力障碍等。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
三联征:
步态障碍。常为首发症状,轻者失平衡,走路起步困难,行走时小碎步、前冲,重者不能站立。
智力改变。较早出现,并逐渐加重,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思维缓慢、言语不利以及动作迟缓等,严重时可出现呆滞、肢体运动功能减退、记忆力和书写功能明显障碍等。
尿失禁。一般在脑积水晚期出现,大便失禁较少见。
儿童脑积水典型表现:
头围增大、囟门饱满,头皮较薄,头皮静脉显著扩张。
落日征:眼球下垂,向下眼睑方向凝视。
烦躁、啼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运动、智力发育落后。
2.影像学表现
脑积水最常用影像学手段为头颅CT及头颅MRI,诊断比较简单,主要表现为脑室系统扩大,脑室前后角及三脑室变圆钝。
外科治疗
脑积水产生后压迫大脑皮质,出现记忆力下降、痴呆、小便失禁,严重者可致昏迷,需要手术治疗。
由占位等因素造成脑脊液循环通路而引起的脑积水,去梗阻因素即可起到效果。
对于原因不明的脑积水,或者脑脊液产生过多、脑脊液吸收障碍、梗阻不易去除等引起的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是目前最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它是在脑室与腹腔之间放置一条分流管,头端在侧脑室,腹腔端在大网膜,通过在分流管头端调整压力,当脑室系统脑积水产生的压力超过所设置的压力是,多余的脑积水即可被引入腹腔大网膜,而大网膜有强大的吸水能力。这样,脑积水产生的压迫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同样会有感染、堵管、分流过度或不足、经济负担大等缺点。
脑室腹腔分流术近年来,随着神经内镜的出现,脑积水的治疗更加微创、更符合生理功能、无异物植入。神经内镜可以方便地观察到脑室内的情况,找到脑室内的梗阻部位,通过切除病变或打通脑脊液循环,达到缓解脑积水的目的。
神内镜手术中的付旭东主任与孟恩平医生写在最后
脑积水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婴幼儿及老年人,当儿童出现智力或者运动发育迟缓,躁动、哭闹不止,特别是头围增大时,当老年人出现记忆力下降、言语不利、尿失禁等,不可掉以轻心,医院做一个头颅CT或MRI检查。此外,对于脑出血的病人,由于出血导致的脑脊液循环通路的阻塞,蛛网膜颗粒的破坏而导致的脑脊液吸收障碍,有相当一部分会发生脑积水,应格外注意。
(部分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