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听人说脑子进水啦,
但脑子真的会进水吗?
大脑里确实有“水”,
但可不是外面流进去的哦!
我们把这种液体
叫做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
人体有3个地方可以有脑脊液,分别是
/1/ 脑室
脑室位于大脑的中央位置,里面是空腔,充满着脑脊液。
/2/脊髓的中央管
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在脊髓中央管内的空腔中同样也有脑脊液。
/3/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的下腔有空隙,里面也有脑脊液。
脑脊液可以保护柔软的中枢神经,缓冲外界冲击对脑和脊髓造成的损伤。
这种感觉有点像:
因此,这3个地方的脑脊液就让整个脑、脊髓组织像是泡在羊水里的婴儿一样,受到全面保护。
脑脊液是通过脑室中的脉络丛结构来生成的。
脉络丛结构是一种脑内静脉结构。因此,脑脊液其实是一种来源于静脉血液的体液。
脑室里生产出来的“水”,再流到了另外2个地方,从而使脑脊液覆盖到整个脊髓和脑表面。
成人每天可以产生~毫升的脑脊液。
但是,成人仅有~毫升容纳脑脊液的空间。
其实,脑脊液进入到蛛网膜下腔之后,脑脊液可以被蛛网膜上的蛛网膜颗粒吸收,然后再回到静脉血液中。
经过这样的循环和回收,脑脊液像血液一样冲洗带走了神经组织的代谢废物。
所以说,脑脊液不光是大脑的守护者、清洁工,还是大脑的能源站呢!
既然大脑的运行离不开这种“水”,那医生为何还要去“治水”呢?
如果脑脊液过多,就会引发“脑积水”,把脑室结构撑大,挤压脑组织,会对神经系统有损害。
/1/脑脊液无法流出脑室
这时候,水积在脑室内部,堵在里面流不出去,这种就被称为“梗阻性脑积水”;
/2/脑脊液吸收太少
这时候,水虽然流出了脑室,但在循环过程中,负责吸收脑脊液的蛛网膜颗粒损坏了,无法吸收脑脊液,这种被称为“交通性脑积水”。
脑脊液生成和吸收存在着一种平衡关系,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引起脑脊液过多,导致脑积水。
比如有先天性、脑外伤、脑出血、脑肿瘤、颅内感染等原因,或者是不明原因发生的,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
如果病人出现这些症状,
神经外科医生就会考虑有没有脑积水了。
治疗脑积水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通过手术的方式将多余的脑脊液“分流”至脑室外部。
最常见的分流手术方式是通过植入一根导管到脑室中,
然后通过导管将多余的脑脊液引流到身体内其他部位,包括腹腔、心房等。
假如脑脊液被分流进入腹腔,就可以被腹腔吸收或进入血液循环。
医生会在分流的导管上会安置一个阀门装置,通过感受压力来调节分流。
当脑脊液的容量减少后,相应的水压(脑脊液压力)就会下降。当压力下降至阀门阈值以下,脑脊液分流关闭,就能维持脑内正常的脑脊液。
通过上述方式,
等到脑积水的“水”疏通之后,病人就能慢慢康复了。
尽管分流手术创伤较小,但手术完成后依然有可能出现颅内感染、分流堵塞等并发症,此时必须要神经外科医生再次手术处理。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1、“漫”谈脑外伤
2、“漫”话开颅术
3、“漫”演神科技
免责声明
本文为神经科学科普连载漫画,我们力求相关信息准确可靠,但不将此科普内容作为求医问诊的建议,读者也不应以此漫画作为神经外科疾病判断的标准。如有相关疾病,医院就诊。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