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脑血管病和颅底疾病的诊疗过程中,神经外科医生经常会把“Willis环”这个词挂在嘴边,这个中英文结合、带着几许神秘气息的词到底指什么呢?且听檀书斌医生为我们慢慢道来。
Willis环因ThomasWillis而命名
医学名词里音译的词,许多都是人名。Willis也不例外,这位大神可不一般。
ThomasWillis(-)是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解剖学家和医生,他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用了“神经学(Neurology)”这个术语,也是第一个提出垂体和性腺循环概念的人。Willis环虽然并不是他第一个发现的,但他是第一个认识到这个结构对大脑侧枝循环重要性的人,并于年就做了相应的报告。
什么是Willis环?
Willis环又称颅底动脉环,指的是存在于颅底,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起始段吻合而成的一个环,它将两侧半球和前、后循环联系起来,是颅内最重要的侧支循环途径。
它的重大意义在于,当构成此环的某一动脉血液减少或被阻断时,通过环调节,血液重新分配,以减少缺血部分,维持脑的营养和机能活动。
Willis环的代偿支援作用
Willis环是脑动脉入颅的交通枢纽,由于它的存在,使得哪怕病人不幸发生一根大动脉比如颈内动脉、椎动脉的病变(狭窄、闭塞、损伤)等,也还有一个补偿,不至于立即产生严重的缺血。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病人的左侧颈内动脉近端发生了闭塞,如果Willis环发育良好,血流就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代偿支援,这两个途径分别是:
右侧颈内动脉-右侧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左侧大脑前动脉。
基底动脉-左侧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左侧颈内动脉远端。
在手术中,Willis环起到哪些影响?
因为代偿途径的存在,在有些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医生可以采取“简单粗暴”的闭塞血管的办法。比如一侧颈内动脉有一个巨大的动脉瘤,如果前、后交通代偿很好,可以直接把载瘤动脉闭塞,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有些动脉狭窄的病人,如果代偿很好,也不用冒风险去做进一步的手术治疗。
对神经介入医生来说,Willis环还提供了一种非常规的手术路径,我们一般称之为“翻山”。一个锐角分支,如果从正向来看可能是个“发卡弯”;但是从反向来看简直就是一条直道。通过绕路,有时可以让很困难的操作变得轻而易举。
Willis环的解剖变异
当然,Willis环存在很大的解剖变异,既往研究显示,仅有27%~45.2%的个体具有完整的Willis环。相对于西方国家人群,中国人群的Willis环结构变异率较高,且后循环变异率远远高于前循环。
前循环变异以多支重复为主,后循环变异则主要为发育不良。同时由于Willis环血流复杂、血管分支众多,也使得此处成为颅内动脉瘤最高发的部位。在脑血管病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对Willis环的血流充分评估,既要充分利用代偿,更要避免高估代偿,盲目阻断血流。
檀书斌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冬雷脑科脑血管病团队主诊医师、核心专家
医院神经外科研究生
3年大外科工作经验。14年神经外科工作经验。
擅长:脑血管、脑脊髓血管造影;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脑血管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颅脑外伤、脑卒中、脑积水的诊治及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