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岩1闫翔2李若雯1李嘉欣1董佳1王会文1曾敏1彭宇明1
1首都医科医院麻醉科;2首都医科医院麻醉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42(10):-.
DOI:10./cma.j.cn-0712?
基金项目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2?);
医院科研培育计划项目(PX023);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YFC)
ORIGINALARTICLES
本研究回顾分析年1月—年6月于首都医科医院神经外科行脑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脑肿瘤切除术术后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
1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年1月—年6月于首都医科医院行神经外科手术的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意识清醒,在术中接受全身麻醉及机械通气,手术室内拔除气管插管后转入PACU,记录术后早期意识及生命体征状态。根据患者年龄(±2岁)、性别及手术日期(±14d),按1∶1的比例为苏醒延迟的病例匹配对照病例,分别纳入苏醒延迟组(例)和对照组(例)。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临床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分析脑肿瘤切除术术后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
2结果
2.1 脑肿瘤切除术术后苏醒延迟的发生率
本研究共回顾例脑肿瘤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后例发生苏醒延迟,发生率为0.9%。
2.2 脑肿瘤切除术术后苏醒延迟的基线特征比较
苏醒延迟组患者BMI25kg/m2、术前ASA分级Ⅲ、Ⅳ级、术前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PerformanceStatusScale,KPS)80分、肿瘤最大直径4cm、WHO病理分级Ⅲ?Ⅳ级、手术时长4h的占比高于对照组,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脑肿瘤切除术术后苏醒延迟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表1中筛选出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5kg/m2、术前ASA分级Ⅲ?Ⅳ级、术前KPS评分80分、脑肿瘤直径4cm、WHO病理分级Ⅲ?Ⅳ级、手术时长4h、舒芬太尼用量与术后苏醒延迟存在相关性(P0.05)。见表2。
将表2中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nditional模型),结果显示,BMI25kg/m2、术前KPS评分80分、WHO病理分级Ⅲ?Ⅳ级、手术时长4h是脑肿瘤切除术术后发生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3讨论
本研究中,苏醒延迟组患者肿瘤最大直径4cm及WHO病理分级Ⅲ?Ⅳ级的占比高于对照组,但在最终的多因素回归模型中仅观察到WHO病理分级与苏醒延迟存在相关性。恶性脑肿瘤可能导致苏醒延迟的理论解释是多因素的,目前观点认为主要与肿瘤细胞的侵袭性恶性行为和扩散行为有关,导致脑出血、癫痫持续或脑积水,表现为开颅术后苏醒延迟。因此,颅内恶性肿瘤患者在切除肿瘤后,更有可能需要额外的检查和监护(如急诊CT或进入ICU)。
我们观察到手术时长是唯一与术后苏醒延迟相关的术中因素。既往研究发现,手术时长是脑肿瘤切除术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预测因素。本研究在校正了患者体重和手术时间后,仅观察到苏醒延迟组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而其他药物的术中剂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低血压以前被认为是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而本研究中大出血和术中低血压并不常见,血管活性药的使用也很少。此外,单纯依靠外周MAP的数值来预测脑氧的供需平衡并不是一种准确的方法,脑血管痉挛、颅内压变化等均会明显影响脑血流量。
本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首先,本研究中大多数接受脑肿瘤切除术的患者是相对健康的(ASA分级Ⅰ?Ⅱ级),因此本研究中苏醒延迟的发生率稍低于既往文献。其次,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一些临床相关的苏醒延迟危险因素(如内分泌合并症、术前认知功能、术中低温、术中麻醉深度、脑低氧血症等)均不可分析。但根据可获得的临床特征,我们发现了4个独立危险因素,这些变量在临床中易于获取,便于使用。
综上所述,脑肿瘤切除术术后苏醒延迟并不罕见。BMI25kg/m2、术前KPS评分80分、WHO病理分级Ⅲ?Ⅳ级及手术时间4h是脑肿瘤切除术术后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合并此类危险因素的患者在术后更有可能需要进入ICU及完善进一步的检查。
如果您对本文感兴趣,可登录我刊投稿系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