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医必学基础方剂之五苓散
TUhjnbcbe - 2022/4/12 18:00:00

点击上方蓝字“艾国医”→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经方名剂五苓散,为祛湿剂,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直达肾与膀胱,主治膀胱蓄水证(水液分布异常膀胱气化不利),经方水液代谢第一方。

五苓散出自方书之祖东汉时期的《伤寒杂病论》,书中提及五苓散的条辨多达13处之多(《伤寒杂病论》现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

《伤寒论》蓄水证,由太阳表邪不解,循经传腑,导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太阳经腑同病。

太阳表邪未解,故头痛微热;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不利;

水蓄不化,郁遏阳气,气不化津,津液不得上承于口,故渴欲饮水;

其人本有水蓄下焦,饮入之水不得输布而上逆,致水入即吐,故此又称“水逆证";

水湿内盛,泛溢肌肤,则为水肿;

水湿之邪,下注大肠,则为泄泻;

水湿稽留肠胃,升降失常,清浊相干,则为霍乱吐泻;

水饮停于下焦,水气内动,则脐下动悸;水饮上犯,阻遏清阳,则吐涎沫而头眩;

水饮凌肺,肺气不利,则短气而咳。

五苓散证为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舌苔白,脉浮或浮数。

结合《伤寒杂病论》中“五苓散”条辨和临床经验分析,学习五苓散的运用。

一、五苓散伤寒病应用

《伤寒论》有10条辨提及五苓散:

1.傷寒,汗出而渴,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2.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少少與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3.太陽病,發汗已,脈浮弦,煩渴者,五苓散主之。(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4.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裏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5.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鞕,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餘處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五苓散主之。(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

6.病在陽,應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熱被劫不得去,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與五苓散。(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

7.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

8.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如其未下,病人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小便數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渴欲飲水者,少少與之,以法救之;渴而飲水多、小便不利者,宜五苓散。(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9.諸黃家,但利其小便,五苓散加茵陳蒿主之。(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10.消渴,脈浮有微熱,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辨厥陰病脈證並治)

《伤寒论》主讲外感风寒湿邪气或者疫疠等入侵素体,导致经脉不通发生的病证,属于气机升降出入发生问题,用的是六经辨证法,六经病标准遵从三阳传变,三阴递进法则。

比如伤寒太阳症感冒后发汗太多导致津液受损,心烦口渴,没有小便,喝水即吐,可能现代医学是病*,病菌,发炎等等生化指标,也可能是我们说的水土不服,吐泄,甚至瘟疫导致霍乱等等,或者现代诊断技术看不见的中医水湿痰饮等。

从伤寒条辨看,五苓散主要用于太阳阳明厥阴并病,主证特点是:脉浮、渴、小便不利,有其它兼症则合并运用。

二、五苓散杂病应用

《金匮要略》有3条辨提及五苓散

1.霍亂已,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辨霍亂吐利病脈證並治)

2.病人臍下悸,吐涎沫而頭眩者,此有水也,五苓散主之。(辨咳嗽水飲黃汗歷節病脈證並治)

3.濕氣在內,與脾相搏,發為中滿,胃寒相將,變為泄瀉。......下移腎,發為淋漓,宜五苓散。(濕病脈證並治)

伤寒不治久成杂病,《金匮要略》中杂病用的是脏腑辨证,八纲辨证,大多为水湿痰饮形成的实证或者器质性病变,用到五苓散的主证为:吐泄、眩晕、渴欲热饮、小便不利等。

比如杂病里的水逆病:渴欲饮水、饮水即吐;现代医学称之为神经性呕吐,包括小孩子吐奶,现代医学几乎都没有办法下手。

还有比较特殊的癫痫,见水就发作的癫痫,见水就呕吐眩晕等对现代医学都是难题。

还有中医的淋病等,这个都是现代医学治不好,治不了,没法治的病症。

中医认为人生病总是先出现气机问题,失治或者误治后,久了导致杂病等器质性病变,中间还变夹杂癫狂痫郁,烦躁等情志问题;

大多数气机出入升降问题都可以从伤寒六经辨证出方,大多数器质化病变的杂病脏腑辨证用药,其间或情志证候,但都必须是正统中医思维:抓主证,辨主证,辨证论治,随证加减化裁出方。

汗、吐、下为经方治病三大法则。

五苓散证的成因主要是误汗或者误下,比如感冒了吃药发汗太过,或者感冒刚好又吃坏东西或者吃凉的伤脾胃拉肚子误下,导致了津液损伤,胃出现水吸收功能障碍导致渴、小便不利,脉浮;

同时副证可能有痞症,可能有发热,可能有弦脉,可能吐泄,可能消渴,可能头痛身痛,可能水肿,可能有阴虚盗汗,可能有干燥综合证,可能有缠绵咳喘,可能有水疝,可能心脏瓣膜肥大,可能有关节积液,可能有耳鸣眩晕,可能白带清稀,可能有齿痕舌,可能有皮肤湿疹等等;

五苓散证也可以现代人为导致的误下,误汗,比如激素疗法,放化疗,抗生素,油腻饮食等导致肠胃紊乱泄泻而水饮停胸。

三、五苓散现代发挥

实际方剂应用时不仅要理解五苓散证(汤)的方证方义应用范围,还要灵活掌握五苓散的加减化裁:

比如四苓散,水湿内停,小便不利;

比如茵陈五苓散:肝硬化腹水导致的*疸,出现渴,小便不利等可用茵陈五苓散;

比如胃苓散:水饮停胃导致不欲食,食不下,泄泻等导致口干尿少,可用胃苓散;

要区分五苓散的水症和苓桂术甘汤的不同:遇水则晕或发癫痫或呕吐用五苓散,动则眩晕甚至高血压,舟车晕眩用苓桂术甘汤;

要区分五苓散和真武汤的不同:有寒相,躺着也眩晕真武汤,肾气丸;

要区分五苓散和猪苓汤的不同:都是小便不利,但热结膀胱的小便不利用猪苓汤,比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尿路结石等;

要区分五苓散和白虎汤的不同:消渴,喜冷饮用白虎汤。

临床中五苓散常用于治疗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心源性水肿、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中医范畴的水湿内停者。

五苓散(方)实际运用关联方剂十余方,可应用现代疾病名数十种的水湿痰饮证,所以个人认为五苓散是中医必学的基础方剂之一。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必学基础方剂之五苓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