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血流导向(Flowdiversion,FD)装置为治疗该部位动脉瘤提供了一种重构性治疗选择。本研究旨在比较PVS与FD在治疗VA动脉瘤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摘自文章章节
1
研究背景
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的治疗通常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由于该段病变的位置特殊,周围毗邻关系复杂,并有较多重要穿支与分支(如脊髓前动脉[ASA]和小脑后下动脉[PICA])发出,且动脉瘤的形态也多以梭形为主,极大的限制了开放性手术的选择,因此血管内治疗越来越受到青睐。闭塞载瘤动脉(Parentvesselsacrifice,PVS)通常应用在后循环病变,是无法栓塞的VA动脉瘤的常规治疗形式。但PVS结果的好坏还要取决于其他因素,例如病变与PICA的关系,后交通动脉或对侧VA在血液动力学变化中的影响等。对于一些不适宜PVS的病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近年来,血流导向(Flowdiversion,FD)装置为治疗该部位动脉瘤提供了一种重构性治疗选择。本研究旨在比较PVS与FD在治疗VA动脉瘤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2
研究方法
研究回顾了从年至年,参与研究的3个中心的椎动脉V4段动脉瘤病例,累及基底动脉的被排除在外。对人口学特征,动脉瘤形态(囊状或囊状/梭形,破裂或未破裂状态),VA优势,PICA与动脉瘤的关系,WFNS和Fisher等级,脑积水的情况,治疗方式(PVS或FD),术后并发症(缺血性或出血性),临床(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和放射学随访进行了分析。(表1)
治疗破裂性动脉瘤的方案首选PVS,由术者根据各种解剖学因素(包括VA优势和是否累及PICA)自行决定。FD采用均使用PIPELINE装置,患者均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下进行。所有患者均在术后48至72h接受增强MRA随访,并在3、6和12月进行DSA或MRA(表2)。
3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3例患者,45个动脉瘤(16例破裂;29例未破裂)。14例(31.1%)接受了PVS(使用或不使用近端球囊阻断)治疗,31例接受了PED(68.9%)。整个患者队列的平均年龄为51.5岁(范围为48-61岁)。总体上女性(55.8%)比男性(44.2%)高。就形态而言,与囊状(13.3%)相比,大多数病例为夹层或梭形(86.7%)。PICA近端病变(44.4%)多于远端(24.4%)。就VA优势而言,大多数情况下为均势(73.3%),右侧优势(11.1%)和左侧(15.6%)优势相对较少。治疗前的mRS评分为0分(41.9%),1至2分(30.2%)和3至5分(27.9%)。在16例破裂病例中,WFNS1级4例(25%),2级1例(6.3%),3级2例(12.5%),4级3例(18.8%)和5级6例(37.5%)。按改良Fisher分级,2级1例(6.3%),3级1例(6.3%)和4级14例(87.5%)。18例(40%)需要脑室外引流(EVD)或脑室腹腔分流(VPS)。术后缺血并发症为8例(17.8%),术后出血并发症为2例(4.4%)。最近一次影像学检查的平均随访时间为21.8月(范围:10.6-37月)。随访时,影像检查完全闭塞的病例占86.5%,接近完全闭塞的占5.4%,不完全闭塞的占8.1%。最后一次随访中,63.4%的患者mRS为0,19.5%的患者mRS为1至2,9.8%的患者mRS为3至5,7.3%的患者mRS为6。(表2)
通过以上数据对PVS与PED的结果进行比较,两组间年龄,女性的比例,梭形/夹层病例的比例以及优势椎动脉方面均相似。两组的平均动脉瘤高度均为8.5mm,PVS的平均动脉瘤宽度为5.8mm,而PED的平均动脉瘤宽度为7mm,无显着差异(P=.29)。就PICA与动脉瘤的关系而言,与PED相比,PVS组的近端病例比例显着降低(28.6%比51.6%,P=.03)。破裂病例采用PVS的比例较高(64.3%vs22.6%,P=.),PVS组的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使用率为28.6%。PVS组中需要EVD或分流的患者比例也更高(78.6%比22.6%,P.)。
在随访结果方面,两组平均影像学随访时间,较好mRS(≤2)的病例比例,最后一次影像学检查中完全闭塞的比例均相似。两组再治疗率,死亡率,术后缺血和出血并发症率也没有差异。
4
研究结论
尽管本研究存在病例少和人口统计学不匹配等局限性,在实验方法上也存在不同意见,但其仍是目前该问题样本量最大的研究。PVS病例的缺血性并发症均为术后中风,且都发生在破裂动脉瘤中,所有病例接受的都是标准化治疗,中风很可能与动脉瘤破裂相关,而与治疗无关。应用FD治疗的破裂动脉瘤患者中,只有一名出现出血并发症,因此很难准确评估FD与出血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尽管PVS组中有更多破裂病例并需要EVD或分流,其基线病情也更为严重,但两组的长期良好结果(mRS2)相似,并且与治疗方式没有显着关联。就目前的结果分析,PVS仍然是治疗椎动脉颅内段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与FD相比的长期结局和术后并发症率并无显著差异。当PVS不可行时,即使在穿支丰富的V4段中,FD也是安全的,并且是长期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安全方法。
即日起“神经介入资讯”更名为“神介资讯”
组稿
张颖影副教授
医院
编译
杜志华副主任医师
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审校
方亦斌副教授
医院
审校
*清海教授
医院
不同治疗方式对未破裂颅内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伴脑干压迫患者结局的影响应用CFD预测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载瘤动脉闭塞后血栓形成的范围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前交通未破裂囊性动脉瘤: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