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中医院(医院)针灸科完成了“中风后遗症中西医结合整体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这是省卫计委资助的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攻关项目。
医院针灸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拥有4位博导,15位博士,20余名硕士。四年来,该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医院、医院、医院等6家医疗单位,经过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得出结论:针灸分阶段三位一体疗法,在改善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意识状态、吞咽功能,以及下肢运动功能方面能发挥积极疗效;通过有效干预,可预防或减缓中风后抑郁、焦虑、睡眠障碍。
一共有多例脑卒中患者参与该项研究,得到了规范化的诊疗服务,远期预后好。这进一步肯定了针灸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为国家层面制订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临床指南奠定了基础。
手脚失能的急性脑梗患者针灸一周后功能恢复到3+级
今年8月,医院针灸科医疗组长、副主任中医师张全爱博士收治了一名脑积水伴急性脑梗后遗症患者钱某。钱某年纪不大,才60多岁,当时已过危险期,但左侧肢体还是完全失去知觉,口眼歪斜,无法清楚表达。钱某没结婚生子,这次得病后,一直靠家里兄妹三人轮流照顾,但长此以往,老兄老妹们也吃不消,他们已为钱某试过多种康复手段,效果都不理想,最后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想试一试针灸。
张博士和神经内科配合,除基础用药外,再用“三位一体针灸疗法”,用头皮针加项针、再加肢体穴位针刺为患者治疗,每天针灸1次。一周后,该患者的左侧肢体从0级恢复到了3+级,也就是说,患者的左手、左脚已可以自主抬起、放下、移动,他的言语功能也有了改善,患者的兄妹比他自己还开心。
“我国针灸治疗中风有三大特色针法,北方的叫‘醒脑开窍法’,医院的叫‘百会长时间留针法’,南方有‘靳三针’。‘三位一体’就是把这三种特色针法的长处结合起来使用。‘分阶段’是指根据中风轻重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比如早期中风,我们重在让病人醒脑开窍,中后期的,就还要结合穴位注射,有吞咽困难的再加项针,总之在穴位选择、刺法及留针时间方面都要做到精确和细化。”张博士说。
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方剑乔:
针灸今后还可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每年,全世界大约有万人罹患脑血管意外,引起肢体偏瘫,口眼歪斜,言语障碍,记忆力下降等,日久累及心理健康,引发中风后焦虑、抑郁、失眠等,甚至认知功能丧失。我国中风(脑卒中)呈现出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复发率均高、经济负担重五大特点。
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医院针灸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名中医方剑乔教授认为,针灸不仅可以针对中风后遗症,如果能从最佳时机介入,针灸的治疗优势完全可以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医院从事多年脑病机制研究的韩德雄博士,介绍了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机理:
第一,可以增加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脑部血液循环,提高脑组织的氧分压,改善血管功能;
第二,可以改善病灶周围脑细胞的营养,抑制细胞凋亡,改善大脑皮层抑制状态,增强代偿机能;
第三,可以诱导脑内神经递质、介质及中枢活性分子,拮抗自由基损伤,促进脑组织的修复。
“我们研究脑血管疾病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证明针灸治疗的效果,而是为进一步探明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生理病理机制,为临床疗效提升指明方向。”方剑乔教授说,针对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的治疗,应该整合各科优势医疗手段和资源,瞄准各种治疗方法的最佳介入时机,使中西医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疗法的协同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