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曲》就是旧时代好莱坞的一幅浮世绘
事实上,三个人的关系在幕后并不太融洽,主要原因在于金凯利对别人的要求和对我的要求一样苛刻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好莱坞的小村子,好莱坞位于洛杉矶的西面,曾经它所拥有的不过是大片的荒地和充沛的日照。
早期好莱坞样子,跟电影里的西部没啥两样。
现在的好莱坞我们能想到大LOGO、星光大道、中国剧院。
一个人,和加州充沛的阳光,让一群有梦想,又想赚钱,又想不掏冤枉钱的人聚到了一起,那个地方,就是好莱坞。
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的创始人,奥,还改良了灯泡。
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狂魔,奸商,有人说他暗杀了早期摄影机的竞争对手路易斯·普林斯(此人的作品,年的大约2秒钟的《朗德海花园场景》被专业电影网站IMDb承认为第一部电影),这哥们在年一趟通往巴黎的火车上失踪了。不光如此,他还盗版梅里埃的《月球旅行记》——年,爱迪生的技术人员秘密制作了大量梅里埃的《月球旅行记》拷贝,并在电影于美国正式公映前就批量制作拷贝卖到全美,导致梅里埃失去了美国市场,这么看,爱迪生除了发明电灯泡,还发明了盗版电影。
《朗德海花园场景》因为太短了,所以人们更记得的是7年后,卢米埃兄弟的《火车进站》。
正是此人,用自己的摄影机专利大肆打压美国制片公司,造成了美国影院的反抗,专门放映没有授权的影片,催生了一大批独立制片,他们都聚集到了阳光充沛的加州,那个叫好莱坞的地方。那个时候拍电影主要是靠自然光线,因此阳光充足是很必要的。
注意下图那个大飘窗,能够提供充足的阳光。
得益于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国电影也是飞了起来,出现了几个巨头,早期好莱坞并不是五大、六大,而是被称为五大三小。
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依次是派拉蒙、米高梅、华纳兄弟、雷电华、二十世纪福克斯、哥伦比亚、环球、联艺。
五大是派拉蒙,米高梅(米高梅事实上是三个公司合并而成的,米特罗公司、梅耶公司、高德温公司三个公司名字合并,成为米高梅)、华纳兄弟、雷电华、二十世纪福克斯(雷电华是由洛克菲勒财团组建的公司,当初它的主要明星是弗雷迪阿斯泰尔,踢踏舞之王,希区柯克和它的合作也很多,早期迪士尼的片子也是由它负责发行的,该公司的代表作有公民凯恩、美人计、白雪公主,目前它的片库大部分握在华纳兄弟的手里)。
特别给大家介绍一下后来米高梅的操盘手,路易斯梅耶,号称好莱坞之王,奥斯卡奖的发起者。
三小是环球(环球原本是七八家独立片商为了反抗大公司抱团组成的,谁曾想后来自己成了本来想反抗的)、哥伦比亚、联艺(联艺主要是有几个当时的大咖演员组建的,没有签约主创,没有摄影棚,主要靠公司老板自己的片子,挺像现在的个人工作室的,创始人有卓别林、格里菲斯、玛理毕克馥、范朋克,联艺的主要代表作品是淘金记、大独裁者、舞台春秋等卓别林的影片,还有系列)。
联艺的创始人之一,玛理碧克馥,她的周薪在年能够达到1.7万美元,而当时福特公司工人的周薪达到30美元,已经被称为革命性的福利了。
要想了解早期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发展,我们不可能绕开一部电影《雨中曲》和《一个明星的诞生》,前者相对于后者来说更像喜剧也更阳光,更好莱坞、更美国梦,而后者的核心主题则是更现实的:即我得到声望的同时,也失去了最珍贵的爱人。
想必LADYGAGA和布莱德利库珀那一部更为现在观众所熟知吧,但是从电影史的角度,好多专家更推崇年这个版本。
《一个明星的诞生》主要表写的是明星的人前人后,讲述代价和选择,而《雨中曲》对于我们来说,则是更能展现无声片和有声片换代之际,制片厂的世态炎凉,并且是用一种轻松喜剧歌舞的形式展现。
金凯利和阿斯泰尔究竟谁才是世纪舞王呢?我认为应该是阿斯泰尔吧,毕竟除了他以外,还绝世的搭档,金格尔罗杰斯在他身旁
雨中曲有多么厉害呢?
IMDb8.3分位
Mtc99分9位
在《娱乐周刊》评选的“影史百部佳片”榜单中,本片名列第10,是排名最高的歌舞片。
大概的故事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大明星偶遇女歌手,嫉妒的女明星挤走了女歌手,大明星和女歌手再次相遇,女歌手成为女明星的配音,最后真相大白,为女歌手正名,有情人终成眷属。
值得一提的是,该片的原创歌曲只有一首(MosesSupposes),其它包括脍炙人口的雨中曲,都是从米高梅庞大的曲库中拿出来二次利用的。
作为一部歌舞片,里面有大量的歌舞片段,但是我让跟各位说,里面真正的原创歌曲,只有《摩西以为》这首,其它都是米高梅自己庞大曲库中的老东西。
整部电影如果要我评前三甲的歌舞片段的话,我选择NO1《逗他们笑》NO2《摩西以为》NO3《雨中曲》。
《逗他们笑》显现了男二奥康纳强大的身体控制能力和协调性。
《摩西以为》,则是经典的踢踏舞,奥康纳和金凯利的一气呵成天衣无缝默契的合作简直绝了!
而后才是浪漫的,金凯利发着烧跳完的,让我们知道什么事甜如蜜的爱情的,《雨中曲》。
经典永恒MakeEmLaugh《雨中曲》_哔哩哔哩(゜-゜)
摩西以为
雨中曲
影片的第一幕出现了中国剧院,多次的奥斯卡颁奖礼都是在这里举行的(年以后放到柯达剧院去举行了,现在那里叫杜比剧院,也代表了胶片向数字化的过渡),它全程见证了经典好莱坞时代的崛起到没落(年的派拉蒙法案出台标志着大制片厂时代,即经典好莱坞时代的终结)。
现在这里叫TCL中国剧院。
一开始电影都是放在戏院播放的,后来出现了专业的播放场所——镍币电影院(华纳四兄弟就是开这个发家的),啥是镍币电影院呢?长这样——
当时工人阶层主要的娱乐方式,很潮。
当时入场的门票一个一个镍币,相当于5美分,非常低廉,基本当时还是一种穷人乐,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它的主要观众都是所谓的新移民,爱尔兰、东欧、犹太移民。我们会发现,有许许多多的大明星,特别是大导演都是欧洲裔,比如斯皮尔伯格、科波拉、马丁斯科塞斯、波兰斯基、伍迪艾伦、梅尔吉布森
第一家镍币影院是年出现,大约在十年以后就逐渐被我们更熟悉的豪华影院所替代。
电影宫往往都建立在城市最繁华的中心位置,它的特点就是内外装修的富丽堂皇,跟歌剧院无二,比如图中的纽约罗克西剧院(RoxyTheatre),最高能同时容纳-人同时观影。
随后第一家多厅影院是出现在年的美国堪萨斯市的一家购物中心,它的老板将放映厅一分为二,这样他就可以让位于中间的售票窗口和点餐区同时服务于看不同影片的两群观众,基本上进入七十年代以后,影院的主流就变成了多厅+购物中心的模式。
第一家双厅影院公司德沃德先后又开发了首家四厅影院和六厅影院,后来改名为美国多厅影院公司(AmericanMulti-Cinema),就是现在全球最大院线公司AMC。
基本上我们现在就可以梳理出一个影院进化的历程,戏院-镍币影院-有声设备影院-城中心的豪华大影院-随着中产阶级逃离城市出现了社区影院-现在多厅影院。
归根到底,人到哪,影院就开到哪,社区电影院变得更加朴实无华,以压缩成本实现物美价廉和离家近的优势。
几乎每一次的变革都会出现一个成功的商业范例,比如从无声到有声时候的华纳兄弟;再比如上世纪20年代,社会阶层和消费习惯发生重大变革时候(主要是中产阶级的崛起和逃离城市)芝加哥巴拉班—卡茨院线公司的成功(它拥有芝加哥20%的影院,但是票房收入却能占到全美的5%),它就大胆的尝试了豪华周到服务的电影宫和更靠近社区的影院齐头并进的方式,此外还有首次引进的风冷系统(其实这个冷风系统一开始是为芝加哥的屠宰场设计的),更好的映前等待服务,这家院线后来与普雷斯拉兹基制片公司合并,就是后来的派拉蒙。
女二的扮演者简哈根的嗓子可不像电影里这么可怕,人家可以算是金嗓子呢。
右边那个女二,也是反派,影片中的定位就是金发笨蛋,其实我觉得这个形象,有一些在黑玛丽璧克馥,她和男主是银幕上的金童玉女,人们理想中的爱人,可其实私下里互相狠得牙根痒痒。
两个人的绯闻满天飞,其实都是炒作的。在当时,美国明星杂志大约有20种,销量都在20万-万之间,几个周刊的销量已经可以做到覆盖周观影人次的四分之一了。而这些杂志中无一例外,最受欢迎的栏目就是所谓的八卦了。
在盛大的首映礼之后,电影中的核心背景,以及我们本文的重点就出现了,影片中展示了一段有声电影的实验片。
在无声影片时代,甚至在日本出现了一种解说电影的工作,他们被称为辩士,推荐电影《默片解说员》。
有声电影的出现,是好莱坞电影工业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为好莱坞带来了一个巨头——华纳兄弟。
华纳兄弟是四兄弟,别问我谁是谁,我也分不出来,总之他们是杰克华纳、哈里华纳、山姆华纳、阿尔伯特华纳。
现在又要提到那个让人又恨又敬佩的人了,爱迪生,他在年宣布发明了超级有声电影系统,可惜后来一把大火,全烧没了,不过也算是起了个好头,后来美国许多公司都开始研究起有声电影来了。
早期的有声电影设备。
其中,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系统最灵敏,效果最好,它于是尝试自己做了几个短片,迫切的想打入电影圈。
这个时候华纳兄弟一马当先,站了出来,大叫道:我是自己人,土豪,我给你带路!做了巨头在电影行业的先锋。
于是华纳兄弟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有声电影技术。
说起来,两家的缘分真是不浅,近百年以后,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收购了时代华纳,真是真正的投桃报李啊,当初华纳靠着自己的技术发的家,最后自己也摘下了这颗汁水饱满的大桃子。
现在有了技术了,华纳此时便有了挑战米高梅和派拉蒙的想法,此时他们还缺少一样东西——钱。
他们终于在华尔街上找对了人,戈德曼.萨克斯银行,他们为华纳兄弟提供了万美元的授信,又协助其发行了万美元的公债,合计万的资金,相当于现在1亿美元出头。
国内对这个名字可能不太熟悉,它还有个名字叫高盛银行。
利用这些钱,华纳兄弟更新了制片厂的设备、建立了一个小型院线,还建立了一个针对全球的发行公司,几家广播台一个胶片实验室,而最重要的是与西部电器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合资建立的有声电影设备公司,维太风,它既是公司的名称,也是将声音加入胶片这套工艺的名称。
大家看上面的维太风有声摄影机,它是要放在单独隔音的小屋里拍摄的,这样,麦克风不会受到机器转动的影响。(这个细节我们可以在《雨中曲》里看到,那段特别逗)。
可想而知夏天得多热。
关于早期有声片的拍摄,雨中曲以非常夸张,但又合情合理的片段加以了说明。
但是,事实上从20世纪初到20年代,包括爱迪生在内的大量公司都在研究有声电影,可惜在商业化上都失败了,因此像派拉蒙米高梅这些大公司对于有声电影一直是持怀疑态度。
所以当年华纳兄弟巨亏万美元之后,高盛和华纳兄弟在有声电影的态度完全没有动摇,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成功是要有一颗坚定的心的。
维太风前期主要是做了一系列的有声短片,捆绑无声商业片一同推出,这些有声短片都是杂耍片,内容都是杂技。另一方面,他们把舞台剧、歌剧都有声的形式推出,第一部实验性的有声歌剧片是下图中的《唐璜》。
通过大家熟悉的表演形式,让大家逐渐接受陌生的技术。
当内容有了以后,华纳真正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销售战,向全国的影院推销说服他们安装音响设备,到了年4月,全美已经有家影院可以放映维太风短片了。
话外题,ATT这个时候嫌弃华纳兄弟进展太慢,撕毁了合作协议,赔了钱,去找20世纪福克斯,不过万幸,他们给予了维太风继续使用他们技术的权力。这里说一下后来,它们通过旗下的西部电器公司又和派拉蒙和米高梅走到了一起。
而同时二十世纪福斯公司此时也也发出了一套有声电影系统,叫做摩维通,而它们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新闻纪录片,这里就不再展开说了,继续回到华纳这边。
维太风有声短片的产量越来越高,已经可以达到每周生产五部的速度。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经历了三年的开放、试验,年春季华纳兄弟票房的成功,几乎是“一夜之间”降临了。《爵士歌王》在-年成为了最有票房号召力的影片。
该片也是有的时候是字幕,有的时候有声音,不是演员全都出声。
当时一部默片在影院的活跃期顶多一星期,而该片则可以连续放映数周,甚至数个月,而观看它的观众有增无减(在缺乏如今这样的宣发过程的上世纪初,也只有通过口口相传的模式才能实现一部影片的大卖)。
第一部真正的有声电影爵士歌王年片段_哔哩哔哩(゜-゜)
这个时候,作为一种新兴的放映形式,有声电影很可能遇到一个最致命的威胁,就是故障,万幸,由于之前制作和放映了大量有声杂耍片,华纳兄弟此时已经拥有了一班训练有素的人马,以及丰富的经验,能够不停地对临时性的需求做出反应。
一年的时间,华纳的有声电影为它赚取了几百万美元的巨额利润。到年,华纳兄弟在规模和利润方面登上了美国电影工业的顶峰。
如果有机会,下次我讲一讲乌鸦与麻雀,还有中国民国电影的发展。
责编
张鸿润
转载请注明版权
鉴片工场
我们只鉴赏有温度的电影
一部好电影,一定是刨去娱乐后,还能具备教育意义和社会责任。——
张鸿润Sche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