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很多不如意,也有更多的不完美,现实中无法得到的,便希望在虚幻中得到满足。于是诗人们就运用梦幻的手法,轻灵的笔调,超现实地描写一些如泣如诉的故事和人物。比如苏轼怀念妻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李清照酣睡后酒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人们在梦境中看见的虽然不是现实生活,但是一定与自己的所思所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不能弥合内心的伤口,却可以让极度痛苦的心灵暂时得到平复。再比如杜甫遭遇生离死别,“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路远不可测。”还有皇甫松闲梦江南梅熟,“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下面这首诗描写梦境更是奇特,一起欣赏。
题龙阳县青草湖元代:唐珙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珙是元末明初的诗人,父亲是南宋的义士,曾经保护过宋代皇帝的陵墓。唐珙从小受到父亲的教诲,也懂得侠义之道。传说唐珙非常善于写诗,但能完整保留的诗却极少,后人从他的诗文中猜测,唐珙应该是一个痴迷书法,精通绘画,喜欢养花,崇尚禅道的诗人。
唐珙的生平资料罕见,这首诗是他极少的传世之作之一,因为风格很像唐诗,而被全唐诗选录。诗中提到的龙阳县,即今湖南汉寿县;青草湖,在如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
这首诗的前两句追忆历史,描绘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同时以虚幻的神话,传递真实的感情。广袤无垠的洞庭湖水在暮秋的天气里泛起层层凌波,与春日中轻漾宁静的碧水相比,更让诗人显露悲秋之情。一个“老”字概括了多少的辛酸,也缩略了无数的沧桑悲剧。
“一夜湘君白发多”,湘君就是湘水之神,传说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而此时诗人仿佛看见眼前的萧瑟秋景,竟使美丽的湘君一夜白头。诗人心头不禁涌上一种迟暮之感、衰颓之意。
入夜时分风停涛息,皎洁的月亮倒映在湖中。湖边客船上诗人手不释杯,一觞一咏,怡然自乐,终于醺醺然醉了。诗人仿佛觉得不是泊舟于洞庭湖中,而是荡桨在银河之上,船舷周围见到的是一片星光灿烂的世界。诗人非常善于思考和想象,虽然喝得醉醺醺,思维却毫不迟滞。月在水中走,船在天上游,好一幅胜景美图。
“满船清梦压星河”犹如妙笔生花,梦境切合实境,船在天上,天在水中;梦无形体,却道清梦满船。梦本无重量,用“压”字来表现,幻觉显得如此真切和踏实。梦境的清酣,体现出摆脱尘嚣的愉悦;梦的沉重,更是反映了现实的不如意,以及诗人内心的很多惆怅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