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的霓虹灯凸显着东方明珠的辉煌,十里的外滩洋房让人在这座城市迷惘,*浦江上的耀眼的光芒却有一种近代的沧桑。上海华灯璀璨,车水马龙,那灯火辉煌是一种静止的彩光。然而有一个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运动。唐诗曰:“紫紧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隐晴空,玉皇高拱云霄上,人物嬉游陆海中”。至宋代,汴梁、临安上元灯节,延续五夜,“四十里灯光不绝”。那便是灯彩。而上海近代灯彩继承了古代灯彩的优秀技艺,不仅灯彩的材质在不断更新,有麻、纱、丝绸、玻璃等,而且品种更为丰富。
历史沿革
上海灯彩历史悠久,是从舞龙灯发展而来的。每逢正月十五,都要举办以舞龙灯为主的“出灯会”。在上海豫园,元宵节灯市古已有之,清末典籍《灜壖杂志》记载了豫园元宵节“火树银花”的景象。除此之外,烟花,爆竹也成为灯会的一大亮点。除了豫园,城隍庙也是每年春节,元宵节的重要灯市。上海灯彩以生动的造型,艳丽的色彩,精巧的制作工艺而闻名。上海的龙灯有三种。一种是注重装饰的“看龙”,其通常是用布制绘色,也有的以绸缎加以刺绣。还有一种和看龙区别不大,但更加朴实且能够自由旋转的“舞龙”;舞龙在耍的时候能上下左右扭转。第三种是以竹笼为骨架,以面筋纸裱糊的“灯龙”,竹笼内点有蜡烛,舞动起来像火龙一般。由于没有“龙衣”相牵连,耍龙时要求动作循势连贯。
工艺特征
”上海灯彩“的文化含量之高、民族特色之精、工艺流程之复杂、制作工序之细腻、精度要求之严格,是其他灯彩工艺品所不能比及的。如制作一盏龙灯,要嵌入数千个鳞片。每个鳞片的制成又要经过三道工序。要制作一件这样的灯彩,短则数月,长则年余,费时费神。何克明在保留传统”搓、扎、剪、裱、糊、描“灯传统制灯手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制灯实践,总结出了”匀、正、紧、挺、齐、鲜“这六大工艺特征。具体如下:
匀:就是要求搓丝均匀(包括金银丝在内);
正:就是要求形体正,虽然动物的形体各有不同,弯曲不一,但根据它们各自的形态,要做到曲顺、自然;
紧”是和“正”有关系的,在扎制造型时要扎紧,不能留有松动的结节,否则会使姿态歪斜,影响形体;
挺:就是裱糊时要注意挺括绢纺,要看清经线(直丝流)裱糊;
齐:与“挺”是紧密配合的,不仅裱糊要挺,而且剪贴也要齐(包括零配件在内);
鲜:就是作配色鲜艳调和,保持作品整洁美观,不能有浆糊,胶水的痕迹(斑点)。
总之“匀、正、紧、挺、齐、鲜”这六个字各有特色,又互为联系,紧密配合。要做到这六个字要诀是很不容易的,只有掌握并运用这些基本技法,才能制作出精美的灯彩作品。
发展趋势
何克明创立的“立体动物灯彩”艺术,具有鲜明的江南民族特色和海派特点。他扎制成的灯彩,形体准确、造型逼真、姿态传神、瑰丽夺目;既有立体感,又有绘画装饰效果。因此,”何克明灯彩“对艺人基本功要求极高,不但要求艺人要具备一定的书画、诗文、剪纸、雕刻、造型等传统技术功底,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解剖和西洋雕塑等技术;平时还要注意观察各种动物的动态特征,以掌握动物灯彩的基本造型。他的弟子吕协庄、何伟福等都曾经过这样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具备了极高的专业素质,才将”何克明灯彩“传承和发扬至今。
非遗文化是要发扬的,是要保护的。一座城市同样需要历史,才能有文化底蕴,作为近代远东第一大城市的上海,不光是要有建筑上的璀璨,还要有文化上的点点繁星,熠熠生辉,光影流动,变幻奇妙的灯彩艺术。上海灯彩,照耀万千百姓家。